我在系辦外躊躕,不時往百葉帘內窺看。後來嫌氣悶,又踱回那兩張布告板前,一張張研究。駐校作家們留下筆跡,或蒼勁騰飛,或猶如初識文字的書寫練習,認真又純粹的,留下對文學、校園、學生的速寫。
從只字片語中解讀一個人幾乎做不到,但作家便有這個本事,把瑣碎煉作詩籤,靜候善男善女檢視,再一語命中靶心。印象深刻的有陳玉慧:文學教會我的事,如何與孤獨共處;孫梓評:原本破碎,文學讓我趨向完整(大意如此)。作家投射過來的光影如此遙遠陌生,以致我能夠接收的只有點點螢光。文學是這樣子的嗎?文學是救贖,是歡欣和哀愁的泉源?甚至有:“我在世上茫然無依,唯有文學收留了我”的肺腑感想?他是不是也教導了他們,什麼是尖銳,什麼是稜角,什麼時候是一時膽怯,什麼時候是單純想逃?
我沒有這般福分。我心頭一熱擁抱了他,他卻回以我一片廣袤的荒涼。越敏感越不錯過最微小的痛苦,對日常的快樂反倒麻木不仁。文學讓我築起困住自己的迷宮,我曾想像高原茂密的針葉林,也曾涉下冰凍之河,吸下痛徹心扉的一口氣。過度的獨處讓我變得透明,容易遺忘和被遺忘。從來面對的只是自己。你必須再誠實一些,再誠實一些。
而我不情願。文學令人無所遁形。這一點讓我非常沮喪。
那些愉悅和甜美,都是他們的。我繼續瀏覽布告,不再澆灌太多心思。直至我看見他寫下的字。有些拙劣的筆觸,卻又帶著執拗和天真。
讓自己自由。
五個字佔據了大部份空白。“讓自己自由”。我一遍又一遍的默念。他竟能如此坦蕩的消化和感受,與他站於同一陣線,並理所當然地寫下他與他的親近和昇華。文學的最終目的是自由,是我始料未及的。他給予我的荒涼,會不會只是個強弩之末的嚴冬?等待春暖雪融,新世紀就要破土鑽出。
終於你推開系辦門,我們離開人社院。誰也不開腔說話。安靜很好。容許安靜,也是一種自由。